曾经有一段时间,海景房是许多中国人梦开始的地方。
阳光、沙滩、海风、椰树,配上一句“面朝大海,春暖花开”,谁不想在朋友圈炫耀一套自己的“海边小屋”?
尤其在北方城市雾霾爆表、冬天刺骨的日子里,海景房简直就是写给生活的一封请柬:“来吧,来过那种阳光懒散、咸咸海风吹头发的日子。”
01
那几年,无论你身在内陆,还是挤在北上广的写字楼,心底总会冒出一个念头:“我得去海边,给自己留一套房。”
于是,从北戴河到海南,从威海乳山到惠州巽寮湾,从北海银滩到福建东山岛,开发商和中介高举着“天然氧吧、候鸟天堂、养生胜地”的大旗,把海景房包装成理想生活的终极答案。
展开剩余82%再加上“返租托管、养老升值”这些精致的词儿,多少人就这样在旅游路上稀里糊涂地签了字、刷了卡,幻想着从此人生进入“海边慢生活”模式。
但没想到,几年过去,这批海景房不仅没有升值,反而成了卖都卖不掉的烫手山芋。
比如乳山银滩,这个曾经的“北方三亚”,曾号称“日销500套”,现在在二手房平台上,一套40多平米的海景小户型,十几万就能拿下。
最离谱的一套,还在平台上拍卖出了11块钱的价格。
你没看错,连一杯咖啡都不如。
惠东巽寮湾也好不到哪去,要多扎心有多扎心。
当年你要是能买上一套高层海景房,朋友圈里都有人夸你“有眼光”。
可现如今同样的户型,挂牌价腰斩不止,甚至有房东把每平米报价打到6字头,还附送两年物业、一张沙滩年卡、一整套家电,简直恨不得你赶紧搬进去。
但问题是,真搬进去的并不多。
广西北海,曾经的海景投资热土,现在一套装修好的两居室,租金一个月不到300块,比深圳一个床位还便宜。
而房东在购房时,可是按每平米7000多买下的,现在转手连个愿意“砍价接盘”的人都难找。
02
为啥会跌成这样?一句话:买得多,住得少。
这些“网红海景房”,都不是用来住的,绝大多数是外地人买来养老、度假或者投资的。
结果入住率极低,整个小区像个空壳,冬天人少到物业懒得扫地,夏天倒是热闹两个月,剩下十个月风吹草长。
配套自然也跟不上,没学校、没医院、没大型超市,有的连门口都没有公交车,晚上路灯不亮,连个饭店都找不着。
而且别以为“海景房”真的就能天天看海,不少项目是“远海景”甚至“看海需借助望远镜”,宣传照里蓝得发亮的海,在现实中往往被高楼挡住半边天。
另外,住海边还有几大隐形成本:潮湿、台风、盐碱。
别看你新装修那会儿心情多美,三年后墙皮起鼓、家电短路、窗框生锈,衣服晒不干、电线发霉,冬天湿冷、夏天闷热。
很多人搬进去不到一年,就麻溜搬回城里去了,毕竟海景是真有,生活是真累。
要说最惨的,则是那些被承诺“买了还能托管、每年稳定回报”的中老年人。
一位北京退休的李阿姨,就在乳山买了一套海景房,中介承诺三年返租、每年租金2万元,结果头年只返了三个月,中介跑路,开发商电话也打不通。
房子成了“孤儿”,冬天那股“湿冷”,让她直呼比北京还难熬。
后来李阿姨连去看都不愿去了,时不时感叹下:“面朝大海,风湿骨痛。”
有人买房纯属一时冲动,一位东北大哥在海南旅游时被带去售楼处,三个销售轮番上阵,不停讲:“海景房未来每年涨20%”“这是给孙子的资产”,大哥一激动当场刷卡交了首付。
后来发现那套房在三亚外围一个半岛上,配套全靠幻想,买完三年后楼盘挂牌价格还降了10多万,他才知道:当初买的不是家,是麻烦。
03
很多人之所以掉进海景房的坑,是因为把它当成逃离现实的“理想出口”,却忘了生活不是说走就走的旅行,而是需要落地的日子。
理想生活可以海风拂面,但不能潮湿掉电、没有菜市场、看病得跑三十里地。
当然,海景房不是完全不能买。
你真有闲、有钱、愿意自己长期住,或是就在当地工作生活,买一套自住没毛病。
但别被那些“最后一线海景”、“升值空间巨大”、“投资回报稳定”的营销词洗脑。
记住一句话:生活是用来过的,不是用来想象的。
买房这件事,说到底还是得接地气。
比起在朋友圈拍照炫海景,能不能方便买菜、有没有好医生、会不会一年掉三台空调,这些才是真正该问清楚的问题。
其实,海景房没错,错的是被忽悠上头的我们。
如果一个梦想,是靠营销撑起来的,那它很可能是个骗局。
买海景房之前,别只看风景,也得看看生活本身能不能撑起这个梦。
毕竟,真正的“春暖花开”,不是买到海边的房,而是买到让人安心的日子。
发布于:北京市盛达优配-炒股配资门户配资-实盘股票配资-港股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