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烁方
图片
Part 01
意象对话“珍珠”级心理师评审标准
图片
01.
初级意象对话心理师级别名为珍珠。
珍珠评审自2002年开始至今已21年。评审制度形成初期,意象对话创始人朱建军先生观察到,当意象对话学习者成长至某个特定阶段时,意象里通常会出现珍珠。于是朱先生立“珍珠”为象,以此为初级意象对话心理师的级别名称。并以“蚌病成珠”故事和“鲛人之泪”神话阐释珍珠之象的意涵。
2017年,为推进意象对话心理师评审制度,使评审标准更加明确和便于操作,意象对话研究中心决议将珍珠级标准重新诠释为“看清核心情结”,将水晶级标准重新诠释为“核心情结基本化解”。由此,珍珠之象为初级心理师评审标准的本源,而“核心情结”为本源的注解,或曰操作标准。
图片
图片
图片
02.
图片
图片
图片
03.
图片
图片
图片
04.
图片
图片
图片
05
图片
自知
觉知是从学习意象对话之始就一直被强调的内容,觉知的培养首先以自己为对象。从表层情结到核心情结,自知力需要经常发挥作用,才能一路走来。化解情结所得的自由能量,在觉知功能提起时,应当体现在光的亮度上,使自知增强。基本应对是人在一生中常常使用的应对,要做到停下基本应对,自然就需要把觉知的习惯渗透到日常生活中,时时提起觉知。
基于上述情况,参评者在评审现场应当能够体现出相当程度的自知,这种“评审现场的自知”经常成为评委的考察对象。换言之,如果现场自知力未达到一定程度,参评者是否足够珍珠水平则值得怀疑。
图片
真爱
情结与创伤多与情绪感受有关。情结的化解会带来情绪感受的自由流动。经历足够多的情结化解,心中自应有些许真爱。
在评审现场,真爱体现为参评者在自我表达与交流过程中,是否有一些健康情感的流动,人是有情感的,情感是真挚而非伪装的,也不是冷冰冰或者干巴巴的。
图片
信任与承当
创伤转化为心理价值,应部分地体现为信的增加。
在评审现场,信体现为参评者的心理稳定性,体现为适度的自信与对现场评委的信任。
信任带来承当,参评者在自我陈述与交流过程中,是否有所担当?是否为自己当前的人生痛苦与困境负责?还是把责任投射在他人或童年的父母身上?参评者是否为现场自己的言行负责?这些都是评委可以考量的角度。
图片
行动力
珍珠的光彩,原始生命力的透出,应当有一部分体现为行动力。
在评审现场,行动力可以体现为参评者的活力和主动性。
活力不必转化为行动,根据需要可以转化为行动,作为品质的活力更像是一种隐而不发,又随时可发,可自由支配的能量。无绝知的胡乱行动绝不是行动力,反而是应对尚未看清和停下的表现。
主动性是指参评者有自主表达,自主交流,自主澄清的动力,而不是完全被动地走程序和等待评委提问。有觉知的行动,贵精不贵多。
图片
体验深度
从表层情结到核心情结,一路深入的体验应当留下一路深入的痕迹。
这种痕迹体现为,参评者在自我陈述和表达中,展现出自我觉察和自我探索的纵深感。在陈述与讨论中,参评者情结的分享不应只是单一情绪或单一意象,也不应是各种平行意象的散乱陈列,而是能够看到参评者自我体验由浅入深的过程。
图片
意象丰富清晰
既然是使用意象对话方法成长,直至看清核心情结为止,参评者应当有不少意象体验。
这些意象经历了从初始体验,到逐步看清,到有所化解的过程,阐述起来应当足够生动清晰,使听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。或者至少这些意象是有活力的,有画面感的,有能量的,而不是让人感觉到虚无缥缈,或者扁平干瘪。
图片
表达能力强
表达能力不同人天赋和水平不同,评审评的也不是口才,所以并不强求语言能力的水准。
但讲述自己的成长体验,既然是自己充分地体验过了,就应当能够清晰地表达出来,哪怕表达得慢一点,用词不完全精准,但表达的就是那个体验本身。
评委没听明白的地方,经过提问澄清,也应该能够说得明白。说不明白,或多或少就意味着知的不足。
有些参评者独自体验和觉察不足够,过多依靠体验师,就有可能会导致成长水平看起来不错,但本人说不清楚的情况。
图片
现场能否放下应对
如前所述,开始有能力放下基本应对,自我伤害才能初步停止。
这种放下应对的能力,应该能够在评审现场体现出来。在面对至少六个评委的评审现场,应对的放下对于参评者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,也是评审现场的最主要衡量标准之一。
如果现场失去觉察,全程应对,或者虽有初步觉察但完全无法放下应对,却说此人能在生活中放下基本应对,如何使人信服?这一考量大约是参评者最无法掩饰和作伪、最考验平时成长功夫的标准了。
图片
心理的灵活性
砂砾已成珍珠,圆润而不再有棱角磨砺,可以体现为心理的灵活性。
既然最核心的情结都可以觉知,都可以适度摆脱其影响,自然应当获得一定的心理灵活性,也就是根据情况和需要调整表达内容、调整自我状态、切换关注和讨论对象……等方面的能力。
参评者在现场足够灵活吗?还是陷入一种状态无法自拔,经过提醒也调整不过来?无法自我调整,被无意识控制,本就是情结的直接体现。如果现场全无灵活性,通常意味着核心情结还支配着此人,人还未能摆脱核心情结的巨大影响力。
图片
06.
图片
Part 02
提问与讨论环节
图片
01.
图片
图片
问题一:核心情结是否需要一个命名,然后需要有和命名相应的意象?例如核心情结叫“弃儿情结”,然后意象里必须有一个被抛弃的孩子。
讨论汇总:
核心情结如果看清了,应该能够相对简短的表述,而不需要长篇大论的说明。如果要求一句简短的话说清,难度比较大,因为核心情结里包含了一个脚本,包含基本信念和基本应对的循环,实际上是一个小故事,故事的内核至少应该能用几句话说清楚。
命名可以有辅助作用,但不是必须要求。命名有时候也有弊端,例如有些人会把自己看不清的内容通过“命名”来概括以获得确定感,另外一旦情结有一个常见的命名,例如“弃儿情结”,参评者可能就会去追求这个名词相关的知识和别人的说法,而不去真正的体验。
如果是真的通过深度体验,把情结体验清楚了,而自发出现一个命名,这种命名是合适的。
命名可以有,但并非必要,能把核心情结相对简要地说清楚即可。
图片
02.
图片
图片
问题二:说到停下基本应对,这件事可能很难。有些人能够停下一小部分就不错了,如果能完全停下,是不是就到达水晶级了?对于珍珠标准,放下基本应对应该在什么程度下衡量?例如应对的劲儿仍然会起来,但是有觉知,可以把应对行动停下?或者现场有应对,但是对应对有觉知,不被卷走就可以?
讨论汇总:
完全放下基本应对是很困难的。有一些应对是身体层面的条件反射,要一点也不发生似乎不太可能。
但是如果完全不放下基本应对,那就意味着核心情结没看清,因为在基本应对维持的情况下,位于其下的基本信念是被覆盖的,是不被觉知的。要想清晰地看到自己的基本信念,至少需要能够在某些时候,在足够长的时间里,放下基本应对,然后再来觉知自己的信念。
放下基本应对,仔细地看,有多个不同的级别与次第,例如:1,完全觉知不到自己的应对,应对行为始终发生;2,在应对行为发生后,事后有所觉察;3,在应对行为发生的当时,有所觉知,但是无法停止行为;4,有能力在应对行为发生时觉知,并且在觉知的当时把应对行为停下;5,有能力觉察到在应对行为发生之前,心中的应对心理动作或者说“劲儿”是怎么升起的;6,心中的应对心理动作和“劲儿”还会起来,但是可以及时觉察,使其不转化为应对行动,或曰不“见诸行动”;7,能够让自己心中的心理动作不发生,不起“劲儿”……这样细致的标准无法成为参评中的操作标准,但可以作为评审或衡量心理健康水平的参考。也可以考虑以现实为参考,例如是否在现实生活中,能够坚持不发生应对行为。
放下基本应对,从另一个角度看,可以体现为一种心理上的“自由”,不固化。在面临事情和刺激情境时,自己能够有自由感,想怎么回应就怎样回应,可以不应对,也可以自主选择应对。能够放下应对,人就有了一个过渡性心理空间,就可以一定程度上进行自由的选择和思考。
另外,放下应对,并不意味着丧失正常的应对能力。但正常的应对,应该是一种自我保护,是有力量的,有承当的,有一种自我保护,自我包容的味道。
完全放下基本应对,并不意味着达到水晶标准。因为水晶标准要求“核心情结基本化解”,核心情结包含了基本信念。在能够完全放下基本应对的情况下,核心信念才能够逐渐开始消解和变化。直到核心信念基本消解,才算达到珍珠级标准。也可以说,如果一个人在参评珍珠时,能做到基本应对完全放下,那么评过珍珠后,走向水晶级的路就是畅通的。
图片
03.
图片
图片
问题三:推荐参评的标准该如何把握尺度?是达到珍珠状态才推荐,还是差不多能过准了就推荐?
讨论汇总:
珍珠评审就是用来评审珍珠的,而不是用来评审准珍珠的。“准珍珠”的称号并不是一个正式级别,这个称号的设立,原本就是为了说明,有些参评者已经接近了珍珠水平,成长方向大致没有错误,鼓励其继续坚持。因此,对于珍珠评审的推荐标准,仍然应该是体验者基本达到珍珠水平的情况下,才能够获得推荐。
另外,早些年的珍珠评审没有一对一成长督导要求,可能会导致推荐的不准确。而近些年,在设立一对一成长体验制度、心理师对体验者有足够了解的前提下,参评者通过比例仍然较低。这说明参评督导在推荐时,推荐的总体标准要显著低于珍珠级水平的要求。
近些年参评者人数逐年增多,已经在一定程度上给研究中心的组织工作带来负担。负担的增大本身也会使评审过程的质量有所波动。因此,应当澄清推荐标准,呼吁各位有推荐资质的心理师仔细评估,按照要求的标准进行推荐,未达到标准则不应推荐。
是否可以考虑以其他方式解决问题?例如对推荐水平经常偏低的心理师进行反馈,或者考虑在评审前以论文或在线方式进行预审,或者考虑根据情况限制每个心理师的推荐名额?这些制度上的改变涉及多方问题,需仔细考虑衡量。
图片
Part 03
附录:《意象对话核心术语辞典》摘录
图片
“
术语:基本境遇
内涵:人生早期对其造成影响的环境
术语:基本信念
内涵:人在基本境遇中形成的最早信念
术语:基本应对
内涵:人依据基本信念而最早形成的常用应对
术语:命运脚本
内涵:受基本信念与基本应对影响而形成的,对人生和世界的叙事模式
注释:命运脚本会使人产生宿命感
术语:珍珠
内涵:珍珠是意象对话心理师第一个级别的命名
注释:珍珠通过意象对话的心理成长,有足够的现实感和稳定性,对自己的命运脚本有较清晰的整体认识,初步具备摆脱命运脚本的能力。
2023年9月17日
“
图片
图片
— End —
图片
作者个人简介:
周烁方
准宝石级意象对话心理师;
朱建军先生入室弟子;
意象对话研究中心理事长;
中国社工联合会心理健康工作委员会意象对话学部秘书长;
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;
国际荣格分析心理协会(IAAP)北京发展小组成员、翻译组成员;
合著《水晶之路》;
译著《世上没有懒孩子》(人民大学出版社);
合著《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业能力指导教材——自我成长与状态提升》。
图片
编辑|星星
图片|网络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盛达优配-炒股配资门户配资-实盘股票配资-港股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